今天上午,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“数说山东看发展”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,邀请济南海关、青岛海关负责同志介绍2025年上半年山东外贸进出口情况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
凤凰网记者:
山东作为农业出口大省,生产的蔬菜水果飘香海外,其中最受海外欢迎的是什么?山东农产品加工出口如何实现“身价翻倍”?
石勇:山东是农业大省,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第一大省,累计已有21个品牌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,数量居全国首位,171个农业品牌被纳入“好品山东”品牌名单。山东农产品在海内外市场都具备很高的认可度。据海关统计,上半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值达到804.7亿元,增长3.5%,高于全国农产品出口增速0.5个百分点,占全省出口总值的7.6%,占同期全国农产品出口值的22.7%。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:
一是主要品类出口保持强劲增势。蔬菜、水产品、水果等优势品类广受海外市场欢迎,其中,蔬菜及食用菌出口206.8亿元,增长1%;水产品出口175.9亿元,增长16%;干鲜瓜果及坚果出口50.3亿元,增长20.1%;肉类出口15.7亿元,增长65.1%;酒及饮料出口15.3亿元,增长19.2%。以上产品合计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值的57.7%。
二是省内多数城市出口实现正增长。上半年,全省16市中10个城市农产品出口实现正增长,其中枣庄、威海增速分别达到19.2%、12.1%。青岛和烟台农产品出口位居全省前两位,分别达到235.2亿元和129.2亿元,分别增长2%和9%,合计占全省出口总值45.3%。
三是对三大主要出口市场保持增长,开拓新兴市场成效显著。上半年,山东对前三大市场农产品出口均保持增长,其中对日本出口161.9亿元,增长2.2%;对东盟出口137.7亿元,增长6.6%;对欧盟出口117亿元,增长4.1%。同期,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明显,对阿拉伯联盟、非洲、中亚五国、印度出口增速分别达到28.1%、33.8%、38.5%、32.6%。
四是外贸经营主体表现活跃,民营企业主力军作用突出。上半年,全省有农产品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6082家,比去年同期增加522家。其中,民营企业5527家,出口值为644.6亿元,增长4.5%,占出口总值80.1%,出口主力军作用十分突出。
作为农业大省,山东坚定扛牢“走在前、挑大梁”的使命担当,持续延伸农业产业链、提升价值链、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深度融合。今年5月份,省政府发布了《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意见指出要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、农业企业加工技术集成应用,建设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,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畅销产品。截至目前,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,农业与农产品加工的深度融合推动山东农产品出口值连续26年领先全国。上半年,山东出口“干大蒜”单价达到每千克24.3元,明显高于9元左右的鲜蒜出口单价,宠物食品、苹果汁、辣椒粉、植物蛋白等特色优势行业也大幅提高了农产品的出口附加值,“加工出口”实实在在帮助农产品实现了“身价翻倍”。
海关将继续深化“智关强国”行动,不断推出有利于农产品出口的便利化措施。加强企业信用培育,指导更多农食产品加工企业获得“经认证的经营者”也就是常说的“AEO企业”认证。推广“首单出口全过程辅导”模式,帮助更多的企业试水国际市场,争取农产品出口企业数量在上半年6000余家的基础上再上台阶,全力支持山东优质农产品顺利“出海”。
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:
当前,我国出口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,上半年山东省出口市场有哪些变化?在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方面有哪些新进展?
辛杨:今年以来,山东推动“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”行动,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,有力拓展外贸“朋友圈”。上半年,山东省产品出口到全球242个国家和地区,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个;出口规模超50亿元的贸易伙伴达41个,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。与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经贸合作更加紧密,对共建国家出口6049亿元,增长8.6%,在出口中的比重提升至57.5%。
一是对新兴市场出口有引力、有前景。依托完备的工业体系,山东与东盟之间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持续加深,并产生了积极的外溢和示范效应,东盟已连续3年保持山东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。上半年,山东对东盟出口1866.6亿元、增长4.1%。
随着金砖合作机制实现历史性扩员,山东企业借势“大金砖合作”加速出海。上半年,山东对其他金砖成员国出口1673.4亿元,增长8.1%。
同时,山东持续发力其他新兴市场,上半年对非洲出口907.2亿元、增长30.7%,对中东出口816.4亿元、增长11%,对中东欧出口267亿元、增长14.2%。
上述新兴市场合计贡献了山东超6成的出口增量,是推动山东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。
二是对传统市场出口有韧性、有机遇。尽管对传统市场出口面临一些挑战,但整体仍呈现增长态势。欧盟保持山东第二大出口市场地位,上半年出口1310.3亿元,增长10.9%;对日本、英国分别增长6.9%、15.2%。“山东好品”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,如超5成的吸尘器、超6成的空气净化器出口到日韩;超5成的植物编结品、超4成的宠物食品出口到欧洲。做好自己的事,就不怕“风高浪急”,外贸企业通过品牌推广、新品研发快速响应市场多样化需求,有效应对外部冲击,创造出更多的发展机遇。
山东出口商品种类多,增长动能转化快,市场多元稳定,“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”成效日益彰显。海关将积极发挥国内国际双循环交汇枢纽作用,持续提高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,助力企业拓展更广阔的对外合作发展空间。
海报新闻记者:
目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,外贸“新三样”是产业发展新趋势和外贸增长新动能。请问,山东在这方面上半年出口情况如何?是否受到了国际形势影响?
石勇:电动汽车、锂离子蓄电池、光伏产品是我国在绿色低碳、高端制造领域产业升级的重要成果,尽管受到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等挑战,但总体来看,出口势头仍然强劲。上半年,山东省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60.6亿元,同比增长12.2%。
从出口市场看,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出口“新三样”产品49.8亿元,占出口总值的82.1%。智利、东盟、阿联酋为前三出口市场,出口值分别达到12.9亿元、8亿元、6.6亿元,分别增长280.4%、152.5%、165.9%。此外,对以色列、卡塔尔、日本、墨西哥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也都实现三位数以上的增长,有效对冲了欧美市场萎缩带来的影响。
从出口城市分布看,聊城、青岛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值列全省前两位,分别占全省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总值的29.4%、28%,聊城、淄博、日照出口增长较快,增速分别达到675.1%、164%、103.9%。
从商品结构看,上半年,电动汽车出口2.13万辆,增加66.1%,价值41亿元,增长173.8%,占同期山东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总值的67.5%,其中6月当月出口4142辆,价值8.9亿元,增幅分别达到86.1%、200.7%。上半年,锂电池出口12.4亿元,占20.4%;光伏产品出口7.3亿元,占12.1%。
从企业主体看,64.2%的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值是由民营企业贡献的,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分别占32.1%、3.7%。有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达到1463家,数量同比增加10.6%,占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企业总数的97.2%。民营企业是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,对增强产业链韧性有着十分积极的贡献,今后也将继续成为“新三样”产品出口的主要推动力量。
目前,山东多地已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,青岛、聊城、淄博、济南的电动汽车,枣庄、泰安的锂电池,德州、临沂的光伏产品都已经在国际市场逐渐崭露头角。相信随着产业根基的不断夯实,“新三样”产品将逐步成为山东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。
(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)目前市场上好的配资公司
配配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